“在法治的朗朗乾坤下,西安的邢先生却在困境中徘徊了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殴打,让他的生活支离破碎,而此后漫长的求助之路,更是布满荆棘,在相关部门的推诿与不作为中,他的合法权益被无情践踏——难道普通百姓想要讨回公道,就如此艰难?”
【祸起暴力:无辜被打,生命垂危】
2011年10月6日晚,邢先生与好友陈某在代王桥头等待天宇来接。彼时,胡某康突然出现,先是殴打了天宇,陈某见状匆忙逃跑。随后,胡某康竟找来七八十人,将邢先生打伤,致其昏迷一夜。据了解,事发地距离某单位仅五六百米之遥,却无某单位人员处理,邢先生被临村人送往医院。其父亲得知消息后,当即拨打110报警。
邢先生住院长达15天,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出院后头上出现银癣。在核工业四一七医院,邢先生被诊断为银屑病,而后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教授诊断,才知晓西医称银癣病,中医称牛皮癣,邢先生认为此前四一七医院存在误诊情况。
【协商困境:协商无果,部门推诿】
初次协商破裂:
2013年11月,邢先生的父亲试图与打人者胡某康及其父亲胡某武协商处理此事。胡某武虽曾支付36400元看病费用,又加了3000元表明不再负责。此后胡某康拒绝出面调解,既不愿意继续承担医药费也没有支付治病来回的交通费,还指责邢先生父亲敲诈。此后邢先生病情持续加重,邢先生一家认为费用远远不足,可胡某武等人对此不理不睬。
部门相互推诿:
邢先生父亲无奈告到陕西省某厅,案件虽被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最终却以民事治安调解处理。西安市某单位表示管不了,让其找代王所;临潼分局以忙碌为由拖延调查;代王所也未积极处理,甚至表示“爱到哪告到哪告”。
【调解迷雾:欺骗与疑点重重】
调解无依据:
2018年5月21日,代王所通知邢先生处理案件,称已民事治安结案并进行调解,然而却未提供任何相关依据,并诱骗邢先生接受调解。邢先生感觉自己被欺骗,甚至认为代王所在有意保护偏袒打人方。
伤情鉴定存疑:
2021年11月,距离案发已过去十年,代王所才通知邢先生做伤情鉴定。邢先生前往时未携带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附属医院病历(1头皮裂伤2头皮血肿3头面部软组织伤4颅脑外伤后遗症5脑震荡),仅携带转院后的核工业四一七医院病历(颜面部皮肤软组织伤)。鉴定过程存在诸多疑点,邢先生父亲不知何时偷偷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此外,邢先生称自己因被打患上多种疾病,包括银癣病、肛肠出血、耳朵长包、灰指甲等,部分疾病的治疗在被管几年后无人问津。代王所一直不处理案件,仅让邢先生找胡某武解决问题,而且,邢先生在被打后才知道与对方是亲戚关系,此前并不认识。
【艰难申诉:层层碰壁,无人回应】
申诉受阻:
2021年10月14日,邢先生向西安市某单位临潼分局反映2011年10月被胡永康(丰康)殴打的信访事项。10月29日,临潼分局出具不受理事项告知书,根据《信访条例》等规定,以该信访事项应按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为由,不予受理。
签字风波:
2021年10月24日,代王所刘某称案件调查情况与邢先生所述不符,让其签字,邢先生拒绝。10月26日,临潼分局调查案件时,存在诱导邢先生签字的行为,两张签字纸张大部分空白。
处理反复:
2021年11月17日,邢先生父亲称临潼分局刑事科接到上级领导批示要求处理案件,但又表示案件已处理,让邢先生不必折腾,甚至私下找邢先生父亲处理。12月8日,临潼分局接到临潼区信访局转送邢先生反映被胡某康殴打问题后展开调查,并于12月22日出具事项处理意见书,再次强调案件已调解处理,如有异议建议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然而,邢先生不服该处理意见,于2022年2月11日向西安市某单位提出复查信访事项请求,并收回临潼分局事项处理书原件。2月18日,西安市某单位作出复查事项答复意见书,撤销了临潼分局2021年12月22日的事项处理意见书,但问题依旧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后续求助无门:
2022年4月1日,邢先生再次前往西安市某单位,对刑事案件被以民事治安调解表示质疑,民警告知其走信访程序,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2023年5月26日,邢先生致电12389陕西省某厅询问被黑恶势力打伤一事的处理结果,接警员让其找扫黑办,却无法转接,相关人员表示没有这一权限。后又致电12389西安某单位三十多次,都显示忙线中。
2023年6月27日,临潼分局联合多部门与邢先生协商处理案件,邢先生称牛皮癣等多种疾病是被胡某康打伤后引发,胡某武曾管了几年后不再理会,其父亲不让抓胡某康的说法并不属实。
【漫长治疗:伤病缠身,生活破碎】
持续治疗:
从2011年到2015年期间,邢先生还多次辗转不同医院治疗因被打引发或后续出现的病症,包括脑出血、耳朵长包等,均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或治疗。
家庭破碎:
2024年12月8日,邢先生母亲因儿子被打一事某单位未妥善处理,气愤之下走失,至今未找到。邢先生强烈要求对其案件进行异地审查,希望能得到公正处理。期间,临潼分局多次出具相关告知书和意见书,对邢先生事项作出不予受理等处理决定,建议其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但邢先生认为相关部门在处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
【深度剖析:各方因素交织下的事件困境】
打人者及家属:漠视责任与权益
胡某康及其父亲胡某武在事件发生后,缺乏基本的责任担当。胡某武虽前期支付了部分费用,但后续不仅拒绝承担合理费用,还指责受害方敲诈,以蛮横的态度中断协商,完全无视邢先生因暴力殴打所遭受的身体与精神双重创伤,从根源上为邢先生的公平诉求设置了障碍。这种对他人权益的漠视,使得受害者难以通过正常的协商途径获得应有的赔偿与道歉。
相关部门:职责履行失位
某单位执行不力:从基层的代王所到上级西安市某单位、临潼分局,在处理邢先生案件时暴露出诸多问题。代王所未能积极履行调查职责,面对明显的暴力伤害案件,处理拖沓,甚至被怀疑偏袒打人者。在调解过程中,存在欺骗邢先生签字、未提供调解依据等违规操作。西安市某单位和临潼分局则相互推诿,以各种理由拒绝深入调查或直接将案件简单定性为民事治安调解,未严格按照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对待,使得案件真相难以查明,正义无法伸张。
相关部门协调无果:信访部门在处理邢先生事项时,未能有效发挥协调监督作用。临潼分局信访部门多次出具不合理的处理意见,如不受理事项、草率认定案件已调解处理等,而上级部门虽有复查撤销部分不合理意见的行为,但未能从根本上推动问题解决,没有真正为邢先生搭建起有效的求助通道,导致流程流于形式。
结语:
邢先生的13年追求公正历程,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悲剧。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法治建设的痛点。他在寻求正义的道路上,被执法部门的推诿、欺骗所阻碍,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不仅是对邢先生个人的不公,更是对社会法治的挑战。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让人们不禁要问:正义究竟何时才能到来?邢先生的遭遇不应被忽视,他所经历的每一次不公,都在叩问着执法部门的良心,也警示着社会,必须重视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让正义不再迟到。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90489225467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