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艺快报 >> 内容

“跳跳糖”“奶茶” 青少年的“第一口毒”怎么防?

时间:2017/6/28 7:19:43 点击:

色彩鲜艳的“小药丸”、伪装的“跳跳糖”、看着像“奶茶”的饮料……新型毒品通过这些伪装愈发具有欺骗性,一旦误服吸食成瘾,带来的不仅是自身的痛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基层禁毒工作者呼吁,加强禁毒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第一口毒”。

  伪装:新型毒品变身“跳跳糖”“奶茶”

  “很多新型毒品,都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李瑾介绍了多种伪装成“零食”和“饮料”的毒品。

  如看起来像“彩色小药丸”的摇头丸,大多色彩鲜艳,通常刻有十字、奔驰、三叶草标志的小药丸,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服用之后可马上出现幻觉、暴力倾向,最直观的就是不住地摇头,危害极大。

  看起来像“茶叶”的毒品伪装。有一种毒品看着是茶叶,被称为“阿拉伯茶”,这种毒品晒干后外形像茶叶一样,极难分辨,不少违法分子还将它伪装成青菜进行出售。无论是生吃还是晒干磨粉冲服,“阿拉伯茶”的效果与海洛因极像,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

  “奶茶”“味精”“跳跳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都成了新型毒品的伪装。此外,还有些则是从饮用止咳水开始而陷入毒品陷阱。

  “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私利,公然出售联邦、奥亭等止咳处方药,甚至明目张胆地摆上副食品商店的货架。许多孩子因为无知好奇,听信不法人员的蛊惑,随便将该药大量服用,或是加大剂量的加到饮料里,便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李瑾说。

  《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当前呈现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叠加滥用特点。部分地区存在青少年滥用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的止咳药水问题。基层戒毒民警表示,中小学生中已经出现滥用挥发性溶剂、止咳药水及曲马多的情况。

  安徽省未成年人戒毒所三大队政治教导员刘宁介绍,目前在所的最小吸毒人员15岁,其中涉毒经历最小的年纪为12岁,入所时毒龄普遍在2年以上,让他们接触“第一口毒”的大多是社会青年。

  “来未戒所的孩子往往缺失家庭管教,要么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要么是父母离异甚至双方都不管的,还有些是家庭条件好,父母过于溺爱的。”刘宁总结说,家庭管教的缺失导致他们逐步走向社会,过早进入社会混迹,吸收了社会不良的恶习和陋习。

  形势:网络加速吸贩毒隐蔽性 社会监管仍显不足

  基层禁毒工作者普遍表示,基层禁毒工作形势严峻,新型毒品、网购毒品蔓延“毒害”青少年,禁毒教育的源头监管仍显不足。

  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交通物流的快速发展,青少年通过网上发布、订购毒品,极大增加了吸毒贩毒活动的隐蔽性和发现查处难度,加速了青少年吸毒的扩散蔓延。2016年,中国禁毒执法部门在网络扫毒行动中,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万名,缴获毒品10.8吨、易制毒化学品52吨,清理删除非法涉毒信息1.2万条。

  社会支持未形成合力,给未成年人吸毒早发现带来难度。长期从事未成年人禁毒研究的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调研员何松新告诉记者,染毒的未成年人经常外出夜不归宿,有的宾馆、网吧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照样给未成年人单独开房住宿,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父母、学校或公安机关,这客观上给未成年人染毒提供了空间条件。

  未戒所政治部主任周建宝认为,毒品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是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吸毒本身会诱发心脏病、精神病,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期,吸食毒品即使以后戒毒了,对生理机能也会有影响。心理方面则会导致未成年人的人生价值观发生改变,难以融入社会正常圈子,游走在社会灰色地带不可自拔。同时,许多人会因吸食毒品出现幻觉导致违法犯罪,因吸毒导致犯罪现象逐年上升,对社会危害极大。

  在此情况下,禁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基层禁毒工作者普遍认为目前的青少年禁毒教育仍显不足:有些学校的禁毒教育仅仅停留在发画册、出板报等表面上的宣传教育;有些家长自身识毒、拒毒、防毒意识不强,甚至认为禁毒教育理所当然的是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有些部门的禁毒教育没能形成合力及常态化机制,仍然是集中式、运动式宣传教育,很难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呼吁: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一次深度禁毒教育

  基层禁毒工作者表示,不少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仍很幼稚,仍抱着“这些事离我们很远”“偶尔吸一口不会上瘾”“万一上了瘾再戒也不迟”等态度。随着新型毒品的愈发隐蔽,对青少年吸毒的早期预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目前,安徽省已创新开展禁毒公开课、禁毒课本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全国各地也在不断加强禁毒教育。基层呼吁应把对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校内外、课内外等途径开展多形式、常态化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他们抵御毒品侵蚀的意识和能力。

  刘宁认为,毒品教育应更加多元,善用媒体力量创新教育形式,让家庭社会和个人都深刻认识到禁毒知识的重要性,确保每个孩子都切实接受到一次深度的禁毒教育,让家长也提高警惕,筑牢社会的防范意识。

  同时,净化现实、网络双空间。何松新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组织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对从业人员教育,遏制娱乐场所涉毒现象。加强对旅馆、出租房、网吧的管理,使经营者和出租人确知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给未成年涉毒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净化网络环境,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涉毒。

  何松新指出,诸多案例表明,未成年人脱离了学校,极易被带上邪路,当务之急,要确保每一个未成年人按时按质进行完九年义务教育。

  此外,建立健全相应组织和机制,采取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志愿活动,对特殊、特定家庭上门帮教,“学校放假、社区报到”等方式,对已涉毒的未成年人行为管控不留断档、不留空白。

  涉毒孩子自述:是他们的抛弃,给了我“第一口”的勇气——关注未成年人涉毒问题(下)

  毒品的“第一口”是什么滋味?明知道前方深渊,缘何止不住地“迈步”?在安徽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见到来自不同家庭、拥有着不同过去的涉毒孩子,从他们的故事里,听出的却是有些类似的心路历程。记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对这群孩子“第一口毒”的来龙去脉进行呈现。>>

作者:634233293 录入:634233293 来源:原创
本站部分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客服邮箱:501734467@qq.com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陕西新闻网(www.arpj.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陕西通管局

  • 陕西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管理员处理!邮箱:501734467@qq.com
  • #